汉语拼音是从1955年开始广泛使用的。具体说明如下:起始年份:1955年,中国教育部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方案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拼音系统,用于标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该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
汉语拼音是1958年开始使用的,1958年2月11日人大批准了汉语拼音的使用,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使用,在1982年又更新了一下标准,不过大体不变。汉语拼音的起源: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决定:一、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二、原则同意吴玉章主任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认为应该继续简化汉字,积极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但是实际落实到教学和普及使用则是1960年前后,当时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行的汉语拼音报,此后汉语拼音开始逐步取代了原来的汉字注音字母直至现在汉语拼音在我国的社会各个领域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56年开始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