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为什么汉语拼音从1958年才得到使用?
    汉语拼音是1958年开始使用的,1958年2月11日人大批准了汉语拼音的使用,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使用,在1982年又更新了一下标准,不过大体不变。
汉语拼音的起源: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2023-07-29
汉语拼音从1958年才得到使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文化大革命前的汉字简化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次汉字简化运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识字率和减轻人们的书写负担。这次运动导致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为拼音输入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需要一个统一的拼音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家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一个统一的拼音系统来标注汉字的发音,以便于国家的教育、交流和管理。因此,汉语拼音系统应运而生。
3. 拼音系统的研究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拼音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58年正式确定了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即《汉语拼音方案》。
4. 政治因素:在中国的政治背景下,汉语拼音的推广和普及也与政治因素有关。拼音系统的推广可以提高全民的识字率,方便教育和交流,符合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汉语拼音从1958年才得到使用,是由于汉字简化运动、统一拼音系统的需求、拼音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以及政治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023-08-02
汉语拼音是1958年开始使用的,1958年2月11日人大批准了汉语拼音的使用,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使用,在1982年又更新了一下标准,不过大体不变。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