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回答】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汉语拼音方案什么时候被确定?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被确定的。这一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广普通话、促进汉字改革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推广普通话,使全国各民族人民都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中国政府决定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了汉语拼音方案研究组,负责研究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究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1956年2月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这个草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行。
1957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召开了全国汉语拼音方案审定会议。会议对《汉语拼音方案(草案)》进行了审议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汉语拼音方案》的正式文本。1958年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将其作为国家标准予以公布实施。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为汉字注音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表,将汉字的发音用字母表示出来,使得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变得更加容易。同时,汉语拼音方案还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多种汉字输入法相结合,方便人们在计算机和手机上输入汉字。
此外,汉语拼音方案还为汉字的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通过拼音,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传播汉字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汉语拼音方案的确定是中国文字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推动普通话的普及、促进汉字改革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续发扬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推动汉字文化的繁荣发展。2023-11-13
【主回答】
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扩展资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欲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参考资料:汉语拼音-百度百科
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