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沆的拼音[wāng hàng]瘦西湖 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清汪沆》读法分段: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注释:1、芜:乱草丛生的地方。2、雁齿:常比喻桥的台阶。3、俨 :恭敬,庄重。4、销金锅:喻大量花费金钱的处所。南宋谚语用以指称杭州西湖。文学赏析 每次来扬州,总要亲近瘦西湖。美妙雅致...
瘦西湖古诗“沆”读音: [hàng]。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钱塘诗人汪沆参与了扬州红桥的修禊活动,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由此诞生。汪沆出生在西子湖畔,对杭州在南宋时的“销金锅儿”印象深刻:“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当他在扬州看到保障湖的冶...
写下此诗。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原文如下:咏保障河 作者:汪沆 朝代:清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花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