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949年,吴玉章的提议推动了文字改革,毛泽东指示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研究拼音方案。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试验,1954年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便于国际交流。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成为国际标准,联合国也予以认可。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分为声母和韵母,旨在表示读音,而非独立字母。声母包括2...
汉语拼音方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自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致力于推广国语,经过“京国问题”的讨论,决定采用纯以京音为标准的新国音,注音字母也随之更名为注音符号,成为推广国语的重要工具。国语运动强调将自然语言标准化,以北京音为全国语言的基准,这一举措为后来的汉语规范化运动和普通话推广奠定了基础。
汉语拼音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反切到元朝的八思巴字,再到明朝的拉丁字母拼音,民国时期的注音字母和拉丁字拼音运动,直至共和国成立后的《汉语拼音方案》,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方案设计时吸收了众多前人的宝贵经验,如国罗和北拉等,同时也吸取和发扬了历史上拼音设计的优点。
1949年,吴玉章的提议推动了文字改革,毛泽东指示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研究拼音方案。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试验,1954年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便于国际交流。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成为国际标准,联合国也予以认可。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分为声母和韵母,旨在表示读音,而非独立字母。
声母包括21个,如b、p、m等,而韵母则有39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等。声调则有四个,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汉字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调标于韵母上或根据特定规则省略。
扩展资料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2012年10月1日,新汉语拼音正词法规则将正式实施。
2024-05-21
cdw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9-22 14:0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对对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