绎的拼音和意思如下:绎读作yì,笔画数:8画,部首:纟,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为抽丝,又可引申为寻求、分析等义。基本释义 1、抽出,理出头绪:寻绎。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现象的结论的推理方法)。2、连续不绝:绎如(连续不断的样子)。络绎不绝。例句:1、归纳和演绎是两...
绎的拼音和意思
绎的拼音和意思如下:
绎读作yì,笔画数:8画,部首:纟,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为抽丝,又可引申为寻求、分析等义。
基本释义
1、抽出,理出头绪:寻绎。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现象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2、连续不绝:绎如(连续不断的样子)。络绎不绝。
例句:
1、归纳和演绎是两种基本的推理方法。
2、她用惟妙惟肖的表演,演绎了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3、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4、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银屏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剧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
5、在对康拉德精神家园的审理和寻绎中,我们发现“道德”一词在康拉德小说中频频出现。
6、若细加寻绎,可窥察出越文化传统对鲁迅独特的文化人格形成所产生的深潜影响。
7、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过多地关注其中的对立,过度地寻绎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扩展资料:
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古文字。它在汉字发展史中位于——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后,汉字的发展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的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东周王朝的中央集权差不多丧失殆尽,就连文字,也是各写各的,所以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有许多差异。
此外,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字在这一时期比较普及,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有所扩大,除青铜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简帛文、货币文、玺印文等也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宏观地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
“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