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拼音:dūn、d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基本字义:1、厚道,笃厚;2、诚心诚意;3、督促;4、姓。石墩 基本含义(字义):1、土堆:土~。2、厚而粗的木头、石头等;座儿:桥~。菜~(切菜用的砧类器具)。树~。3、量词,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一~谷子。柳...
敦 一、 dūn 【释义】①厚,厚道;诚恳:敦厚|敦请。②勉力,勉强 ③姓。敦姓的起源 1、传说黄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其中姞姓子有孙封于敦丘(今河南温县东),其后人以其封地为氏,是为敦氏。2、春秋时,秦文公有大夫名叫史敦...
dun。这个字是“敦”,拼音读作“dūn”。当我们说“木字不出头”时,实际上是一个谜语,它形象地描述了“敦”字的结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木”字的上方没有那一竖出头,再结合其他部分,就构成了“敦”字。“敦”字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常见的用法包括形容人性格厚道、诚恳,如“敦厚”、...
1、敦[dūn]。2、敦仁 [dūn rén]仁厚。本《易.系辞上》:“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韩康伯注:“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3、敦朴 [dūn pǔ]敦厚朴素。 敦厚朴实;忠厚朴实方正敦朴 4、敦确 [dūn què]亦作“敦碻”。 敦厚。 实在。5、敦物 [dūn wù]...
敦(拼音:dūn、d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在考古学中念做duì。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