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uì】或者【 dūn 】笔画数:12。部首:攵。3.敦【duì】本意: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4.敦 【dūn】督促;管理。如: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
1、敦[dūn]。2、敦仁 [dūn rén]仁厚。本《易.系辞上》:“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韩康伯注:“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3、敦朴 [dūn pǔ]敦厚朴素。 敦厚朴实;忠厚朴实方正敦朴 4、敦确 [dūn què]亦作“敦碻”。 敦厚。 实在。5、敦物 [dūn wù]...
“敦”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它们的拼音分别对应为dūn和duì。在汉字的字形上,它属于“攵”部,简体字共有12画,繁体字则在“攴”部,同样有8画外加4画。"敦"的基本字义有多种含义:当读作dūn时,它常常表示厚道、笃厚的品质,如敦朴、敦厚,也可以形容人的诚实和诚恳,如敦聘、敦请。此外...
敦,拼音:dūn duì 。1、dūn 。①厚道,笃厚:~朴。~厚。~实。②诚心诚意:~聘。~请。③督促:“使虞~匠”。~劝。~促。④姓。2、du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可贺敦的拼音是kěhèdūn。关于可贺敦的详细解释如下:词语含义:可贺敦亦可省作“可敦”,是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对可汗妻子的称呼。这一称呼反映了这些民族对可汗妻子尊贵地位的认可。历史文献记载:在《北史·蠕蠕传》中,有“号地万为圣女,纳为可贺敦”的记载。唐韩愈的《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