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学团队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2007年),“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名(2006年),“北京市优秀教师” 3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近年来本团队在专业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大力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突出。形成了“订单培养”、“...
公司优秀团队推荐范文
团队带头人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长期致力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具有丰富团队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团队教师师德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对课程的建设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团队所聘用的兼职教师均是来自北京现代制造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人员,技术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
教学团队近年来主要成绩:
1、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单片机控制技术》、《机械技术》课程分别于2009年、2005年、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其中《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荐参加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
2、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与实践》(2005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5年);
3、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 北京市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07年);
4、自动生产线课程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9年);机电专业获“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2005年),获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称号(2008年);
5、教学团队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2007年),“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名(2006年),“北京市优秀教师” 3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
近年来本团队在专业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大力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突出。形成了“订单培养”、“校内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首钢集团、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机电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工厂,采用“校内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
“双证书”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双证融合。推行“双证书”教育,逐步将“机电一体化证”、“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等职业考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训练,采用“以证帮考”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
建立了以满足职业要求和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根据“机电设备组装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修”、“数控机床维修”三类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分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形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框架,依据职业成长培养规律,建立“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体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校内外实训条件先进完备,成为地区机电职业认证培训基地。拥有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等20多个专业技能实训室(中心);拥有2个可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校办工厂;与首钢集团、北京机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SMC(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17个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低压运行维修电工培训鉴定点”、“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近三年,先后面向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2800多人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开发的“智能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子皮带秤”等新产品,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中,“KJD-N型电子秤计量监控系统”在2006年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的产品鉴定,填补了国内防爆电子皮带秤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安全节电器”在2005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团队教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先进理念,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作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电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多次承办了“全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师资培训班”;先后为京煤集团昊华公司开设了机电工段长机电技术培训班和班组长技术培训班。
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