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脂肪肝:脂肪肝也常见于体检结果诊断中,一般来说脂肪肝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ALT,AST)。这种情况则不用担心太多,少吃肥腻,运动减肥,定期检查即可。若是抽血检查提示血脂升高异常明显,建议心内科或内分泌内科随诊,检查有无其他疾病可能。2、转氨酶升高:很多患者肝功能检查会提示转氨酶升高...
如何读懂肝胆转氨酶升高和胆结石体检报告?
跟大家分享一下脂肪肝,转氨酶升高,胆囊多发息肉,胆囊结石等几种体检结果。
1、脂肪肝:
脂肪肝也常见于体检结果诊断中,一般来说脂肪肝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ALT,AST)。这种情况则不用担心太多,少吃肥腻,运动减肥,定期检查即可。若是抽血检查提示血脂升高异常明显,建议心内科或内分泌内科随诊,检查有无其他疾病可能。
2、转氨酶升高:
很多患者肝功能检查会提示转氨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劳累、熬夜、饮酒、正在服用药物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这个指标升高,脂肪肝、肝炎活动期、肝脏肿瘤、心脏或骨骼肌系统等疾病也会引起指标升高。因此,医博士建议大家参考检验单提供的正常值,若自己的检查结果数值仅比正常范围值高少许,可考虑复查一下排除测量误差;若是数值超出正常值较多,或者数值增高倍数较大,则需要结合有无肝炎等基础病史判断,建议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建议。
3、胆囊多发息肉: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中国统计资料显示该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9.5%。胆囊多发息肉不同于胆囊单发腺瘤样息肉,多数多发息肉为胆固醇结晶沉积于胆囊壁,直径多不超过10mm,也不会像胆囊单发腺瘤样息肉那样容易恶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胆囊息肉不同于胆囊结石(区别可参考下图),是不会引起胆绞痛等疼痛不适的,因为它们是固定于胆囊壁黏膜内的,移动性较差,很少引起胆绞痛等疼痛不适。治疗方面,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可以定期观察,每年1~2次彩超检查,只要息肉直径不超过10mm就不需要担心。对于直径超过10mm息肉的多发胆囊息肉病变,需要鉴别是测量误差还是腺瘤样息肉,建议咨询有经验的彩超检查医生和肝胆外科医师。
4、胆囊结石:
大部分胆囊结石属于胆固醇类结石,发病机制较复杂,与局部的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排空功能障碍及可能的遗传因素、长期高脂饮食等因素相关。而长期不吃早餐也是胆囊结石的产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因为空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淤积过久,易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关于胆囊结石的常见误区:如果有胆囊结石只能吃青菜、白粥等素食?对于没有症状、医生评估后不需要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其实是完全可以正常饮食生活的。
体外碎石、排石治疗可行吗?
体外碎石、排石治疗并不是推荐的治疗方法,因为越小的胆囊结石可能引起的危害越大,小结石或者泥沙样结石可以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在移行过程中可能引起嵌顿引起胆绞痛、胆管炎甚至胆源性胰腺炎的情况。而对于不同的患者治疗方式也有差异。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定期观察,每年1~2次肝胆彩超检查,生活习惯上注意减少高脂高蛋白饮食,三餐规律即可。胆囊结石主要的危害是引起胆囊炎、胰腺炎发作,长时间胆囊结石有胆囊癌变的风险。所以对于病史较长(长于10年)胆囊结石的患者,或者合并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也会根据情况建议考虑是否行胆囊切除术。
切除胆囊后会导致身体机能缺失吗?
胆囊仅仅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切除胆囊不代表没有胆汁也不代表会没有“胆量”。胆管会代偿部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多数人在胆囊切除术后会恢复正常生活,不会感觉任何不适,少数人会出现脂肪泻症状,通过控制饮食、调整生活习惯会逐渐适应。
最后,医博士提醒大家,对于体检发现的问题,大家一定心态要摆正,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置之不理。对于任何疾病,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总是对恢复和治疗有帮助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建议,对于身体有不舒服或者感觉自己对检查报告拿不准的情况下,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而不是靠网络以及各种传言和经验胡乱猜测,盲目治疗。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