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通过研究苏轼的人生,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提升。3. 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对苏轼作品的阅读和赏析,增加了文学底蕴。4. 团队合作精神得以提升,通过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了研究和写作的能力。七、结论 通过对苏轼的研究,我们进入了一个丰富美丽的...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二. 课题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苏轼大...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2010年11月10日 00:00,星期三 作者:包颖婷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研究小组成员:包颖婷 朱佳雯 邱凯杰 薛睿健 孙锦辉指导老师:凌志锋1、初出茅庐 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的江...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