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
如何查看血液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化验检查是健康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简便快捷,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化验单上的英文缩写和数字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项目和意义变得尤为重要。
血常规化验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3项。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蛋白质,正常男性血红蛋白水平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可能表明贫血,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急性或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或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等。血红蛋白增高则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以及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指计算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白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或原虫性感染、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白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全身或局部感染、某些肿瘤、外伤或组织坏死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因此,白细胞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波动,如餐后、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出现仪器测量误差。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医生也会根据你的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诊疗处理。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