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o bàng“是错的,正确读音应该是“ shào bànɡ”。
梢棒的意思是巡逻、防身的棍棒。【拼音】shāo bàng。【释义】亦作哨棒、稍棒。短棍,大约不足一人高,一种兵器,巡逻、防身的棍棒,也有叫齐眉棍的。【分词释义】梢: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如树梢、末梢、梢头、梢林。末尾,如眉梢、收梢。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古同“艄”,船舵尾。棒:同属棍种。
梢[sào]棒,亦作“ 哨棒”。一种 兵器,木棒。哨棒的功能:1、能吹响,一头是实的,一头是空的,古代狼比较多,行路时遇到狼,吹响哨棒,狼听到这种怪怪的声音,以为是什么野兽,吓跑了。2、求救的功能,不仅遇到狼,遇到其他麻烦,吹响哨棒时,周围居民听到哨棒响声,就巡声过来帮忙。3、当拐杖...
水浒传二十三回的梢棒读作“shāo bàng”。读音:梢棒的正确发音是“shāo bàng”,其中“梢”字读作“shāo”,意为树枝的末端或细长物的顶端部分;“棒”字读作“bàng”,意为棍棒,是一种武术器械。解释:梢棒是一种古代武术器械,通常由木质制成,长短不一,是水浒传中某些英雄人物的标志性...
梢棒的读音是shāo bàng。意思就是就是巡逻、防身的棍棒。释义:巡逻、防身的棍棒 出自:《水浒传.第二三回》:“这武松提了梢棒,大著步,自过景阳冈来。”也作「哨棒」、「稍棒」。例句:古代的衙门小差拿着梢棒到处抓人。一.梢: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树梢。末梢。梢头。梢林。末尾: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