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们说的“注音”(区别于“拼音”),是指注音字母,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以下是注音字母与几种发音法的对照:我国大陆在五十年代还在使用注音法拼写汉字,直到推广用拉丁字母替代注音符号的汉语拼音改革后才停止使用。至今台湾地区仍...
"ㄅ、ㄆ、ㄙ、ㄉ、ㄊ、ㄓ、ㄟ、ㄊ"等字母,是中国解放前使用的拼音方式之一,称为注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1913年,由读音统一历消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这是中国第一套公定为汉字注音和推行汉语标准音的拼音字母。最初有39个字母,后来增加到40个。它包括浊音声母和入声调类,有...
注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以下是关于注音字母的详细解释:制定与公布:注音字母于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9年又公布了“注音字母音类次序”,对字母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字母数量:注音字母最初共有39个,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了“ㄜ”...
注音字母通常指的是汉语拼音方案中为汉字注音所采用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以下是关于注音字母的详细解释:定义:注音字母特指汉语拼音方案中,基于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二十六个字母,用于准确地标注汉字的发音。来源:注音字母体系虽然主要基于拉丁字母,但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融合了其他多种字母体系的...
"注音"是用同音字或符号等表明文字的读音。"拼音"即”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2、历史不同:注音字母,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至今台湾地区仍在使用。汉语拼音,源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30年,瞿秋白出版《中国拉丁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