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反切刚出现的时候,是零散地不成...
注音符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代时,汉字注音采用的是切注发。就是两个汉字合在一起,用前一个汉字的前半音和后一个汉字的后半音合起来注音。如:菜,注音就是“此爱”。康熙字典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注音方式还有其它好几种,直到民国时期,汉语拼音趋于完善,像现在的字典附录里那种不认识的符号,那就是民国时人们使用的汉语拼音,到中国成立,人们才开始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也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反切刚出现的时候,是零散地不成体系地进行拼合的。但到了南朝时,反切这种拼音手段已经非常流行并逐渐系统化。分析当时的字书里的反切,可以发现实际多数反切已呈系统化,反切用字的范围逐渐缩小;当时那些反切规则比较有规律,似乎是建立在对声纽、韵部的类别的详细分析上的。
而南北朝到隋唐的韵书,则是对这些反切用韵部分类的形式作了字音分类。同一韵的都摆在一起,然后同韵不同声纽、介音的,又各自分开。

唐之后,还开始流行“韵图”,就是将字填到一个分析当时字音的表格里——纵列是声纽,横行是韵部、介音、声调这些信息。韵图实际展现的就是拼音。但由于汉字的学习需求主要还是来自于汉语本身的使用者,所以实际学字时基本用不上(要学汉字,直接对应口语和汉字即可),因此一般只用于分析音韵与辨明训诂的用途。
其实现代不用拼音照样能学汉字,现代拼音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让人们能用拼音快速地输入汉语文本。
2023-08-05
cdw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8-06 10:13: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注音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

  •  百度网友33cb3dd2 注音符号的由来是什么?

    汉语注音符号:“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後以北京音为标准,“万...

  • 汉语拼音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定的,目的是推广普通话,方便学汉字。注音符号出现得更早,1930年我国政府把它叫做“注音符号”,正式叫法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系统结构上,汉语拼音是罗马字母化的拼音系统,把汉字发音用拉丁字母表示,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注音符号用专门的符号表示汉字发音,也包括...

  • 汉字注音符号并非章太炎所创,他发明的是记音字母。注音符号是为了汉字注音而设计的符号系统,于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至1920年共有40个字母,其中包括21个声母、16个韵母和3个方言符号。1906年6月起,章太炎第三次流亡至日本,并担任当时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在此期间,他借鉴日语假名文...

  •  岩心七 注音符号是谁发明的

    章太炎发明的。注音符号,称汉语注音或注音符号,是汉语汉字注音而设计的符号系统。章太炎所创造的记音字母为基础,在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制定,1918年正式颁行,得到北洋政府教育部的认可。注音符号的初期制定读音统所确定的字音为准。最初的注音符号中包括?(万)v、?(兀)ng、?(广)gn这三个符号。...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打一生肖 英语单词  夜唱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