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 míng shān。解释:山名。即鹤鸣山。在四川省崇庆县西北。鹄,通"鹤"。古代诗词:宋代,陆游,书寓舍壁:鹄鸣山谷曾游处,剩欲扶犁学老农。鹄基本字义:1、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鸣基本字义:1、鸟...
张道陵(34—156),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入鹄鸣山(一作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境内)修道。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派。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一说系道徒对他...
3. 张道陵曾任江州令,在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年)前往四川鹤鸣山(或鹄鸣山)修道。永和六年(公元141年),他创作了道书24篇,并使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从而建立了道教。4. 张道陵因教徒入教需交五斗米而得名五斗米道。据《神仙传》记载,他曾入读太学,博通五经,但后来转修长生之道。5. 张...
A、中国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是道教正一派天师道的创始人。B、汉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令,后隐居北邙山,修炼长生之道。后改名张道陵,字辅汉,敬为张天师,沛国丰邑。少时喜读河洛图讳、天文地理之书。曾入太学,通达五经,又好黄老之学,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C、东汉顺帝时,修道于鹄鸣山...
又称“鹄鸣山”,有“道教祖庭”之说。鹤鸣山古时文化内涵丰富、香火旺盛,历来为名人隐士所好。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