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2938 成语 上为下效 注音 ㄕㄤˋ ㄨㄟˊ ㄒㄧㄚˋ ㄒㄧㄠˋ 汉语拼音 shàng wéi xià xiào 释义 义参「上行下效」。 见「上行下效」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上行下效」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班固《白虎通.卷八.三教》1>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 上为之,...
上为下效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938 成语 上为下效 注音 ㄕㄤˋ ㄨㄟˊ ㄒㄧㄚˋ ㄒㄧㄠˋ 汉语拼音 shàng wéi xià xiào 释义 义参「上行下效」。 见「上行下效」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上行下效」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班固《白虎通.卷八.三教》1>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 上为之,下效之。 民有质朴,不教而成。 故《孝经》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 《论语》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尚书》曰:「以教祗德。」 《诗》云:「尔之教矣,欲民斯效。」 〔注解〕(1)典故或见于《春秋元命苞》。 〔参考资料〕《春秋元命苞》(据《太平御览.卷三六○.人事部一.叙人》引)天人同度,正法相授。 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 教之为言效也,上为下效,道之始也。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上行下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经学是汉代主要的学术思想,却一直存在着的今文经和古文经之间的论争。 在东汉章帝时,曾召集当时许多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论辨异同。 会后,班固把讨论成果集结成《白虎通》一书。 〈三教篇〉指出「夏人之王教以忠」、「殷人之王教以敬」、「周人之王教以文」。 并强调「教」,即是让在下位者有所仿效,也就是在上位者怎么做,在下位者就跟着怎么做。 所以《孝经》、《论语》等经书都指出「教」对于化育人民的重要。 《诗经》则更明确的说到,在上位者之所以教导在下位者,目的就是要人民跟着效法。 后来「上行下效」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指在上位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在汉代刘向所编纂的《说苑》一书里,〈君道〉篇刚好载录一则故事可以参考。 春秋齐景公,有一次设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后,大家就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出一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靶,群臣们都仍然高声喝采,称赞齐景公箭法如神。 但是齐景公一点也不快乐,并且感到纳闷,于是就询问弦章,为什么群臣们会是这样的反应。 弦章说:「这是因为那些群臣们不敢批评君王的过错,而古人曾说,国君喜欢吃什么、穿什么,臣下也就跟着喜欢吃什么、穿什么;所以如果国君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们也就只会向国君奉承,而不会向国君进谏了。」 这则故事中蕴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说明了在上位者言行举止的重要。 书证 01.《太平御览.卷三六○.人事部一.叙人》引《春秋元命苞》:「天人同度,正法相授。 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 教之为言效也,上为下效,道之始也。」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上行下效
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