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之志的四方是什么意思

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是天下四方。四方之志,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fāng zhī zhì,意思指志向远大。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近义词:志在四方(拼音:zhì zài sìfā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
四方之志的四方是什么意思
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是天下四方。
四方之志,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fāng zhī zhì,意思指志向远大。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近义词:
志在四方(拼音:zhì zài sìfā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指有远大志向,不局限于一地(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重耳。于是,重耳又历尽艰险,从狄国逃到了齐国。
重耳逃到齐国以后,齐桓公非常喜欢他,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他,送给他二十辆四匹马拉的车,并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七年之后,重耳的岁数已经很大,只想在齐国安度余生,根本不想返回晋国了。
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离开人世,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晋国大臣子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正巧齐姜的一个侍女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这个侍女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
齐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这侍女泄露了秘密,便把她杀了,然后对重耳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这位侍女听到了你们的密谈,所以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的岁数已经很大,难道还要硬逼我干事业吗?若是如此,老天也太不公平了!”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而是把子犯等人叫来,一起商议如何让重耳离去。
他们想了半天,最后商量了一个计策:将重耳灌醉,把他送出齐国。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并逐渐成为中原霸主,史称晋文公。他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2023-03-04
cdw 阅读 75 次 更新于 2025-08-09 02:42: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科技达人小菲 四方之志出自哪里呢?

    四方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志在四方”指有远大志向,不局限于一地(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志在四方的故事 孔子第五代孙孔穿,字子高,出游赵国(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在赵国,他和赵胜(...

  • 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是天下四方。四方之志,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fāng zhī zhì,意思指志向远大。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近义词:志在四方(拼音:zhì zài sìfā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志在四方”指有远大志向,不局限于一地(四方...

  •  宜美生活妙招 四方之志

    四方之志的意思是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含义:四方之志中的“志”指的是志向,“四方”则代指天下或广阔的地域。因此,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希望能够在广阔的世界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近义词:与四方之志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志在...

  •  阿暄生活 人生有四方之志四启示

    人生有四方之志,意味着一种广大的胸怀和志向。四方之志,泛指天下,不仅是指天地四方,也是指广阔的世界。这不仅是个人志向的延伸,更是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不为自我活,广为天下生,意味着一个人不应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做出贡献。这...

  •  翡希信息咨询 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四方”的寓意:在古代,“四方”通常用来指代遥远的地方或广阔的地域,这里用来形容志向的远大和不受地域限制。整体寓意:整句话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境界,即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好男儿,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去闯荡、去奋斗,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这句话...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打一生肖 英语单词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