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至”(东、西、南、北四正)或“八到”(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表示州县方位距离,合称“四至八到”。 元 人始用四正表示四方州县地界距离,称“某方至某处界几里”,名为“四至”;合四正、四隅表示八方城关距离,称“某方到 引经据典 并列 古代地理图书,用“四至”(东、西...
成语名字:四至八道 成语发音:sì zhì bā dào 成语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旧时地界标志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
“四至八到”的标示方法最早出现在《太平寰宇记》中,它是一种泛指所至地界的标示方式。在《大元大一统志》中,首次明确记载了“四至”与“八到”的定义和用途,但这一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纳和使用。“四至”和“八到”具有特定的定义和规则,这些规则在古代地理文献中得到了详细的说明。它们为古代...
四至八到是古代地理用语,用来表示州县的方位距离。“四至”指的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即东至、西至、南至、北至,用来描述某个地点相对于东、西、南、北的位置。“八到”是在四至的基础上,再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即东南到、西南到、东北到、西北到,用来描述某个地点相对...
[成语解释]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百科解释如下:名称:四至八道 注音: (sì zhì bā dào)常用:生僻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