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来源 康庄大道这一成语最早并非直接以“康庄大道”四字出现,而是源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康庄之衢”。该典故与春秋时期的齐国稷下学宫有关。稷下学宫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学术中心,聚集了众多文学游士。二、故事内容 在齐威王时期,为了嘉许那些在稷下讲学议论、有卓越贡献的文学...
后来「康庄大道」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四通八达的大路。亦用来比喻光明的前途。出现「康庄大道」的书证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譬之驱车,既已由于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乃马性未调,衔勒不齐之故。」典源 : 此处所列为「康庄大道」之典源,提供参考。...
在古代汉语中,“衢”、“康”、“庄”三个字分别用来描述道路的宽度和重要性。其中,“四达谓之衢”,指的是四面八方都可以到达的道路;“五达谓之康”,意味着五面相通的道路;而“六达谓之庄”,则表示六面都能通行的道路。康庄大道这一说法,最早出自《尔雅·释宫》。《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
词义解释:根据《尔雅》的解释,“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这里的“康庄大道”形容的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的大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也被用来比喻光明的前途或顺利的发展道路。成语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庄大道”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日常生活...
康庄之衢”,后来逐渐演变为“康庄大道”。 词义演变:尔雅中解释,“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意味着有四条路相通的地方叫做衢,有五条路相通的地方叫做康,有六条路相通的地方叫做庄。因此,“康庄大道”原本指的是这些四通八达的大路,后来逐渐引申为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