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3927 成语 翔龙舞凤 注音 ㄒㄧㄤˊ ㄌㄨㄥˊ ㄨˇ ㄈㄥˋ 汉语拼音 xiáng lóng wǔ fèng 释义 义参「龙飞凤舞」。 见「龙飞凤舞」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龙飞凤舞」之典源,提供参考。 (一)南朝梁.武帝〈草书状〉(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六.武帝》引...
翔龙舞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3927 成语 翔龙舞凤 注音 ㄒㄧㄤˊ ㄌㄨㄥˊ ㄨˇ ㄈㄥˋ 汉语拼音 xiáng lóng wǔ fèng 释义 义参「龙飞凤舞」。 见「龙飞凤舞」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龙飞凤舞」之典源,提供参考。 (一)南朝梁.武帝〈草书状〉(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六.武帝》引)厥体难穷,其类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 婆娑1>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2>龙。 〔注解〕(1)婆娑:委婉曲折。 娑,音ㄙㄨㄛ。 (2)蟠:音,ㄆㄢˊ。 盘伏、盘曲。 (二)宋.岳珂《桯史.卷二.行都南北内》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舆之气,钟而为吴,储精发祥,肇应宅纬。 负山之址,有门曰朝天,南循其陕为太宫,又南为相府,斗拔起数峰,为万八盘岭,下为钧天九重之居,右为复岭,设周庐之卫止焉。 旧传谶记1>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骞2>凤舞到钱塘。 山明水秀无人会,五百年间出帝王。」 钱氏有国,世臣事中朝,不欲其语之闻,因更其末章三字曰「异姓王」,以迁就之,谶实不然也。 东坡作〈表忠观碑〉,特表出其事,而谶始章。 〔注解〕(1)谶记:预言未来的图录、文字。 谶,音ㄔㄣˋ。 (2)骞:音ㄑ|ㄢ,飞起。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龙飞凤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一)草书为中国书法的一种书写字体,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大约起于汉代。 草书初创时称为「章草」,是将隶书简省点画,保存波势,草率写成,但字字分离不相连绵。 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将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于是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 南朝梁武帝,名萧衍,博学能文,并擅长书法,曾作〈草书状〉一文,对草书变化多端的体态赞叹有加。 他形容草书笔势婀娜时如柔弱的柳树,耸峙挺拔时如摆动的长松,婆娑委曲时如飞舞的凤,宛转周折时如蟠伏的龙,文云:「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后来「龙飞凤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书法笔势飘逸,或形容多姿形容字迹潦草零乱。 (二)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与潜县交接处,有东西两峰,峰顶各有一池,左右相对,池水清澈冷冽,故名为「天目」。 宋代岳珂《桯史》中引录了一段其他典籍对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骞凤舞到钱塘。」 「钱塘」指的是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县城以南;「两乳」则应指天目山的东西两峰。 这两句话描述了天目山气势之奔放,峰峦起伏,蜿蜒至钱塘江。 后来「龙飞凤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 书证 01.宋.洪迈《夷坚志.支丁.卷一○.钟离翁诗》:「李粹伯跋之曰:『字画放逸,有翔龙舞凤之势,脱去寻常畦迳。」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龙飞凤舞
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