筢的读音:pá。意思是:五齿的竹耙。筢,汉语二级字,读作筢(pá),〔筢子〕搂柴草的竹制器具。康熙字典:《篇海》白巴切,音琶。五齿筢泥,用以取草。筢,五齿筢,用以取草也。——《字汇》。竹子耙子就是竹子做的耙子,制作方法很烦琐,主要在农村使用。首先要比较粗的竹子,把它锯成长...
筢草的拼音是pá cǎo。具体介绍:耙草是唇形科、排草香属植物排草香(学名:Anisochilus carnosus)的别名。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粗壮,具分枝,四稜形,被长柔毛,上部近无毛。叶卵状长圆形或圆形,长宽5-7厘米,先端钝至圆,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细圆齿,肉质,具皱纹,两面被...
拼音:[ pázi ]。解析:将新砍下的竹竿的一端均匀地劈成若干条,在火焰薰烤下使其呈扇形张开并弯成手指半握状,再用铁丝或细篾固定成形,这样,一把连有长竿的筢子就做成了,用它可以收取分散的柴草。例如可以在松树下收聚历年掉下的针状松叶(作燃料或作他用)而不影响草木生长 五齿的竹耙,用...
拼音:pá。注音:ㄆㄚˊ。部首:竹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3画。结构:上下。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フ丨一フ。五笔:TRCB。基本字义:〔筢子〕搂柴草的竹制器具。名词:农家取草的竹器,一般多为五齿。《字汇·竹部》:「筢,五齿筢,用以取草也。」也称为「筢子」
筢的拼音是pá。筢的笔顺:撇、 横、点、 撇、横、 点、 横、竖钩、 提、横折、竖、 横、竖弯钩。筢子的意思是搂柴草的竹制器具。古籍解释康熙字典《篇海》白巴切,音琶。五齿筢泥,用以取草。筢子造句 1、胡师傅说,多年前,六合人择菜、洗菜、买菜用篮子,淘米用竹篼子,吃饭用竹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