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笄[jí jī]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2、笈笄[jí jī]古代指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3、逾笄[yú jī]谓女子年龄超过十五岁。清 王韬《淞滨琐话·记双烈》:“女父遴选殊苛,低昂不能就。女年亦逾笄矣,或讽女父稍贬...
1、及笄:及笄,读音为jíjī,是指女子满15周岁的仪式。这一习俗源自《礼记·内则》中的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之时,女子会开始使用笄子来束发,象征着她们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2、及冠:及冠,读音为jíguān,是指男子满20岁的仪式。及冠又称为加冠或弱冠,意味着男子已经步入成年。在...
1、及笄:读音【jíjī】及笄指女子满15周岁,也就是古代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原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2、及冠:读音【jíguān】及冠指男子年满二十,及冠也称加冠、弱冠。男子满二十岁之后,需要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
及笄是的读法是【jí jī】及笄,汉语词语,拼音是jí jī,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
及笄读:[jí jī]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