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中四声起于什么时候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构成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过把中古汉语声调正确地归为四类,是到了齐、粱的时候才完成的。当时由于四声初发现,了解的人还很少。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还问什么是四声,就是...
拼音中四声起于什么时候
(一)中古声调和上古声调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
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构成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过把中古汉语声调正确地归为四类,是到了齐、粱的时候才完成的。当时由于四声初发现,了解的人还很少。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还问什么是四声,就是一个证明。直到陆法言《切韵》一书出来,把比较重要的汉字的声调全部确定之后,四声的知识才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
(二)从中古的四声到现代汉语的四声
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调,现代汉语分化成两个调,即阴平和阳平。这种分化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凡中古的清声母平声字,现代多读阴平,即第一声,比如“公”中古声母是g,现代读gōng,“多”中古声母是d,现代读duō,凡中古次浊声母(指m,n,ng,l等声母)和全浊声母平声字,现代读阳平,即第二声,比如“明”中古声母是m,现代读míng,“驼”中古声声母是d,现代读tuó.
至于北京话入声的失去比这可能要晚些,直到十七世纪初年,才在徐考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一书里有所反映。在这本书的韵表中把中古的全浊入声归为阳平,次浊入声归为去声,清入归为阴阳上去四声。虽然作者对他归为去声的清入声是否失去,表示了模棱的态度,但至少当时北京话入声的大多数已经并入其它三声是毫无疑问的。后来到了清初,我们从顺治帝“北京说话独遗入声韵”的话里,才获得了北京话入声完全失去的明确记录。2017-05-09
cdw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7-21 20:0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是到了齐、粱的时候才完成的.当时由于四声初发现,了解的人还很少.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还问什么是四声,就是一个证明.直到陆法言《切韵》一书出来,把比较重要的汉字的声调全部确定之后,

  • 拼音的声调用法口诀如下:1、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意思是:一声(阴平,第一声)音调平和,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二声(阳平,第二声)音调逐渐升高;三声(上声,第三声)音调先降后升;四声(去声,第四声)音调先升后降。2、一二三四,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若要...

  •  湖北倍领科技 什么时候标轻声的口诀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的口诀是:一声平又高,二声往上爬,三声拐一拐,四声往下降,轻声叫妈妈。其中,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声,而轻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汉语拼音的声调标注规律还包括:有a不放过;没a找o、e;aoeiuü标调按顺序,‘i、u并排...

  • 4、出现单个的韵母,只能标在它上面。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  教育达人小嫣 怎么区分拼音的四声?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儿歌:一声平而高,二声往上爬,三声拐一拐,四声往下降,轻声叫妈妈。第一声比如“衣服”的“衣”。第二声比如“阿姨”的“姨”。第三声比如“已经”的“已”。第四声比如“意志”的“意”。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