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排除:攘除。攘敌(抵御敌人)。3.捋起(衣袖):攘臂。
拼 音 rǎng 部 首 扌 笔 画 20 释义:1.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而子证之”),~夺(掠人之美)。2.推,排斥:~斥,~夷(抵御外国侵略)。3.烦乱:~~(纷乱),扰~。4.捋:~臂。出处: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
读作:rǎng。拼音:rǎng,声母是r,韵母是ǎng,读作第3声。释义:1、抢夺;侵犯;窃取:~夺。2、排除:~除。~敌(抵御敌人)。3、捋起(衣袖):~臂。笔画:
攘读rǎng。攘,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1] ,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2] 。手(扌)表意,篆书形体像手,表示用手推开;襄表声,有除去、排除义。本义表示退让,谦让,读ràng,此义现代汉语作“让”。后引申为排斥、排除,又表示卷起、撩起等义,以上读rǎng。形声字。从手,襄声。手(...
攘读rǎng。详细释义:1、止。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南朝梁)沈约《郊居赋》2、驱逐;排斥;抵御。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汉)东方朔《七谏·沉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3、侵犯;侵夺。西征,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