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拼音huī)本义是指三股线合成的绳子,如《易·坎》中说“系用徽纆,寘于丛棘。”绳子可用于捆绑,故“徽”又引申为束缚。由绳之义又可引申为系琴弦的绳,又引申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现代常用的“标识”之义由此引申而来。
shè zhōu。声母:sh、zh;韵母:e、ou;声调:四声、一声。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今徽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并分隔为黄山市、绩溪县与婺源县。
[ huī ]基本解释 1. 表示某个集体的标志;符号 国~。团~。校~。~章。2. 美好的 ~号。3. 指徽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歙县) ~墨。~商。详细解释 〈名〉1.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微省声。本义:三纠绳)2. 同本义 徽,三股绳也。——《说文》系用徽纆。——《...
文徽明的徽怎么读:huī。一、基本释义 徽字的拼音是“huī”。“徽”字常常被用来形容特定的品质或特点,例如“徽音”“徽墨”等。这些词汇则代表了安徽省在文化、艺术、食品等方面所拥有的独特贡献。据历史记载,徽州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由安徽省黄山市的徽州所创造,...
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