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 cù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vinegar]。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3) 酸味 [acidity]。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2.拼音 zuò (1)以酒回敬主人。(2)报答;应对。(3)报祭,...
“酢”怎么读?
读作:zuò
释义:本意是指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也指以酒回敬主人。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酉、酢的部首笔画:7、总笔画:12
笔顺:横竖折撇折横横撇横竖横横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酬酢
读音:chóu zuò,意思是主客互相敬酒。泛指应酬。酢(zuò):客人用酒回敬主人。
2、鸟酢
读音:niǎo zuò,意思是瑶族的岁时食品。
3、酢爵
读音:zuò jué,意思是古时客人用以回敬主人的酒具。
2019-11-16
“酢”是一个多音字
1.拼音 cù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vinegar]。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acidity]。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2.拼音 zuò
(1)以酒回敬主人。
(2)报答;应对。
(3)报祭,谢神的祭祀。
(4)通“诈”。参见“酢伪”。2015-04-16
“酢”读zuò
酢:
【拼音】zuò
【部首】酉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12
【汉字首尾分解】酉乍
【汉字部件分解】酉乍
【笔顺读写】横竖折撇折横横撇横竖横横
【解释】
〈名〉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vinegar]。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acidity]。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动〉
1. 变酸,腐败 [turn acid]
2. 主人酒常酢败。——《列仙传》
3. 另见 zuò
【参考链接】
http://dict.baidu.com/s?wd=酢2015-04-16
酢浆草 [ cù jiāng cǎo ]的酢读作cù。
酢
拼 音 cù zuò 部 首 酉 笔 画 12 五 行 金 五 笔 SGTF
[ cù ]
同“醋”。
[ zuò ]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盐酢 [ yán cù ]
盐和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菹并藏生菜法》:“蕨菹:取蕨暂经汤出,蒜亦然,令细切,与盐酢。”《南史·孝义传上·王虚之》:“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五年盐酢不入口。”
2、酢报 [ cù bào ]
报答。
《管子·侈靡》“成功然后可以独名,事道然后可以言名,然后可以承致酢” 唐 尹知章 注:“既有独名,又有言名,然后可以至於承君之酢报也。”
3、一酬一酢 [ yī chóu yī zuò ]
酬:向客人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一来一往地互相敬酒。
出 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说着便用那合欢杯,斟了满满的一钟,他夫妻果然一酬一酢的饮干。”
2018-11-14
酢zuò⒈客人以酒回敬主人。组词:酬酢,有一种中国结就叫做酢草结,(很漂亮的哦)酢cù 1.同"醋"。 2.酸涩。这中读音比较少见,在生活中不太常用2013-10-10
“酢”是一个多音字
1.拼音 cù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vinegar]。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acidity]。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2.拼音 zuò
(1)以酒回敬主人。
(2)报答;应对。
(3)报祭,谢神的祭祀。
(4)通“诈”。参见“酢伪”。2019-01-01
酢——读音zuò
谐音做
释义: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
酢——读音cù
谐音醋
释义:同“醋”
出自于新华字典第11版677页。2019-01-29
酢
zuò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酢(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酢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2020-05-25
酢,读音[zuò
]。
释义: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酢(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酢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
组词:酢报、酢酒、献酢、酢味、酢伪、酢败、酢菜、酢爵、酢器、傪酢、鸟酢、酬酢、酢歰、酢伪、交酢、酽酢、酢酬、酢酨、酢浆、酢母、盐酢等。
造句:
1.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2.
酬酢之礼在当今也是很重要的交际手段。
3.
一想到跟人家亲近,酬酢往返,她就觉得讨厌,甚至觉得厌恶。
4.
我们也组织了一支精干的酬酢队伍,有些同事已经奔赴上海,有的计算启碇。
5.
食品应是一种艺术,饮食应是一种享受,饭店在高品质的餐饮方面享有盛名。无论寿筵喜酌或是商务酬酢,设宴岷山,必能令宾主尽欢。
酬酢,[chóu
zuò]
基本解释:宾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1.
是故可与酬酢。--《易·系辞》
2.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二十周年庆典迎宾宴会即兴》诗:"应约车来谢接风,主宾酬酢意欣隆。"
3.
不尚酬酢周旋。
详细解释与出处:
1.
亦作"酬酢"。亦作"酬酢"。1.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称酬,客还敬称酢。
《淮南子·主术训》:"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杯,醉的我将宫锦淋漓。"
2.
应对;应付。
《易·系辞上》:"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韩康伯
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宋
苏轼
《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苟民智大开,方将经天纬地,酬酢万物之不暇,岂暇事此繁缛之衣冠?"
3.
应酬交往。
《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复相犯秋毫。"
唐
孙揆
《灵应传》:"余不暇他辞,唯称不敢,酬酢之际,已见聘币罗於阶下。"
清
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今世士大夫多鄙内则少仪,为细事不足道,竟以豪侈相尚往来,酬酢无暇晷。"茅盾
《官舱里》:"然而既经外交式地开始了酬酢,那么交际的客套,也不会马上就止。"
4.
斟酌;考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盖公
於束缣内选择边幅,舒卷揲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5.
诗文唱和。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国辅》:"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