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不以词害意的近义词:不以辞害志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
不以词害意. 词义:不因拘泥于词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红楼梦》的《香菱学诗》中也借用了 原句: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
若是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这段话极大地体现了黛玉的诗词观,就是要寄情于兴,不以词害意,讲究“情韵”。格律诗是中国诗词的一大突破,是唐朝繁盛时期文人根据诗词以来长久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格式。作为一种诗词工具,它只是为了让...
不以词害意 (bù yǐ cí hài yì)解释: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不以辞害志 (bù yǐ ...
以词害意 [yǐ cí hài yì][释义]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丹,是为得之。" 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焦循《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