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虺 读音:huǐ。意义:在古代,虺是一种毒蛇,常用来比喻阴险狡诈的人或事物。此外,在某些地名或古文献中,也可能出现此字。2. 螣 读音:téng。意义:螣是一种传说中的神蛇,有时也用来比喻有超自然能力的事物或人物。这个字在古文中较为常见,如今较为生僻。3. 蚺 读音:ré...
1、虺,读作[huī]、[huǐ];虺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常在水中。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龙的一种,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出自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2、螣,读作téng;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亦作“腾蛇”。螣蛇无足而飞,梧鼠...
虺(拼音:huǐ、huī)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蝮蛇一类的毒蛇,引申指小蛇,又引申指蜥蜴类的动物,读huǐ;又用于“虺𬯎”、“虺颓”,指疲劳有病的样子,读huī。
虺字的读音是“huī”,螣字的读音是“téng”,蚺字的读音是“rán”,蜧字的读音是“lí”,蜦字的读音是“lún”。虺部首为“虫”,笔画数为9,五笔输入法为GQJI,其释义包括:1.形容疲劳生病的样子。2.古书上提到的一种毒蛇。螣部首也是“虫”,笔画数为16,五笔输入法为EUDJ,其释义为:...
“蟠”是盘曲状、色如蚯蚓的多足小虫,“虺(huǐ)”是毒蛇和有毒的小虫。《管子》一书将它或它们与龙联系起来,说“上察于天,下极于地,蟠满九州”,这应该是“龙图腾”的起源之一。在《蟠虺》中,它是上世纪在湖北随州楚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盘外雕饰的基本元素。《蟠虺》位列中国小说学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