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qiān]】过错;罪过 原文: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译文: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⑮。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⑯,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
效绩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文中提到“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此句描述了古代祭祀时,男女共同奉献功绩的场景,若有差错则会受到惩罚,体现了早期社会对功绩的重视。《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上》中记载:“羣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懈怠,称...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这段故事后来成为了贵显人家妇女具有勤俭美德的典故。纮綖因此也成为了象征妇女勤劳节俭美德的象征,被后世文人墨客所引用和赞颂。综上所述,纮綖不仅具有古代冠冕装饰的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德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