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
拼音的起源如下:早期尝试: 在明清时期,一些基督宣教士尝试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汉语的发音。这些早期尝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而是一些零散的记录。西方传教士的贡献: 19世纪初,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开始更系统地研究和记录汉语的发音。这些传教士将拉丁字母用于汉字的音译,以便教导中国人学习拉丁字母...
汉语拼音与英文的对应,是由于两者均采用拉丁字母。周有光等人为汉语拼音的创建者,他们明确表示汉语拼音并不来源于英语。汉语拼音的名称,如“arwa”读作RW,“cêcêtêvê”读作CCTV,体现了拉丁语的罗马字母名称。
威妥玛式拼音虽然历经百年,但其不足也日益显现,如符号复杂、元音标注不一致、音符多用等,这些都可能带来混淆。尽管如此,它仍是汉字拉丁字母注音的早期尝试,为汉语拼音的诞生铺垫了道路。1956年《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发布,标志着威妥玛拼音的逐渐淡出,汉语拼音成为新的标准。对于威妥玛式拼音,...
1. 汉语拼音的发明经历了多个阶段,最初由西方传教士尝试为中文创建拼音系统。2. 汉语拼音的早期形式包括威妥玛式、耶鲁大学式等,而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台湾的注音字母第二式以及北洋政府的注音符号等也是早期系统之一。3. 影响最大的汉语拼音系统是由林伯渠和吴玉章在海参崴草创,瞿秋白在上海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