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与嫦娥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以及对奸邪势力的愤慨。其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创作背景是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赏析如下:创作背景: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辛弃疾南归已整整十二年,期间为了收复中原,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但始终未被采纳。宋孝宗赵昚虽一度准备抗战,但经“符离之败...
太常引:词牌名。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全文如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鉴赏:意境与情感:这首词通过中秋赏月,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收复中原失地的渴望。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