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什么要缩短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汉语拼音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容易使刚入学的小孩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
7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强调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
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汉语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汉字是正宗的、法定的文字,而拼音不是法定的文字。因此,自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来,拼音与汉字就不再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拼音的地位是从属于汉字的,它不再是准备将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一是汉语拼音方案刚公布不久,人们对方案还缺乏认识,对它的作用估计不足,认为教汉语拼音是多此一举,不如用原来的注音字母,或者什么符号都不用,直接教汉字更好些。二是各地对小学教师没有普遍进行培训,不少老师对《汉语拼音方案》不熟悉,抓不住拼音教学的难点、重点。三是教材内容求多、求全、求系统,教学要求偏高...
此次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工作治理通知要求,坚决治理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同时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包括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