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 zāng pǐ [appraise]∶褒贬,评论陟罚臧否。--诸葛亮《出师表》臧氏之子 zāng shì zhī zǐ [crafty sycophant]:等于说臧仓小人。臧仓,战国时鲁平公的心腹侍臣,爱挑拨离间,造谣中伤。后人便把进谗害贤的小人称作臧仓小人或臧氏之子。
2、cáng:藏、臧、欌、鑶、匨。3、càng:賶。拓展:拼音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藏(拼音:cáng、zà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藏”本义指隐匿,引申为储存。又读zàng,指收藏、储存东西特别是钱财宝物的地方。另外,佛教、道教的经典也叫藏。据考证。楚竹简中,表示收存、储藏。在《古文字诂林》中,商承祚释此字即为,从贝声。即“臧”字...
“臧”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拼音为“zāng”,其中“z” 发辅音,声音略微浊;而“ā” 则是第一声(平声),读作“a1”。需要注意的是,“臧”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所指代的意义有所区别。如在人名或姓氏中,“臧”多被认为是一个普通的姓氏,在这种情况下,“臧”字的发音与其他汉字的拼音并无差...
臧(拼音:z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像戈刺入目。上古战俘往往被刺瞎一只眼睛,沦为奴隶。本义为“奴隶”金文加“爿(pán)”为声。奴隶被刺瞎一目,迫于奴隶主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再行反抗,政权巩固,故引申为“善”。古籍中假借为藏,表示储藏的意思。现代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