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靠什么判断押韵?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曾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汉字注音。直音法盛行于汉代,是指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利用它。但直音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则此...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靠什么判断押韵?
其实现代言语与古代大不相同。古人吟诗所用古汉语最近于现在的粤语。所以,楼主若能穿越到明之前是听不懂大部分语言的。到了明朝,宫廷语言为吴语,易解,近于现在普通话。清朝入关以来,结合吴语与古汉语创造了现在的普通话。也即是说,普通话的产生还只是短短四百年而已。但这百年来,汉语音却有莫大变化。比如入声字在北方语言中的消失等等。但填词作诗,还是应循着古代格律来的。建议看看平水韵和词林正韵。2013-12-04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曾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汉字注音。
直音法盛行于汉代,是指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盅,音古"
"毕,音必""畔,音叛"。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利用它。但直音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则此法不能用;有的字虽然有同音字,但都比较生僻,注了等于没有注。例如,"蹭(cèng)、糗(qiǔ)"等就没有同音字,无法用直音法注音;"然"的同音字只有"燃、蚺、髯"三个字,它们都比"然"字生僻,用其中的任何一个为"然"字注音,都难以帮助认读。后来创造了反切法,弥补了直音法的不足。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是指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的注音方法。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如"红,胡笼切",即取"胡"字的声母"h",取"笼"字的韵母和声调"óng",拼成"红"字的音"hóng"。反切法的发明,是我国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2013-12-04
听说是用切什么的2013-12-04
cdw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8-09 17:51: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古代有没有拼音,古人是怎么拼读汉字的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拼读汉字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其中声旁通常表示该字的读音。例如,“村”字的声旁是“寸”,两字只有音调不同,这有助于人们通过声旁来推测字的读音。直音法:直音法是用一个读音相同的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材”的读音就是...

  •  倍领趣闻 在没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认字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古人通过汉字注音来识字和读音。最早的注音方法是直音法,即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如《说文解字》中“材,才声”,意指“材”字读音与“才”相同。直音法虽简单,但局限性明显,如“丢”字无同音字,或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违背学习原则。另一种注音法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

  •  步余年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靠什么判断押韵?

    无论是诗是歌,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能押韵。为何?因为古人很早就发现,一句一韵,或一联一韵的话,哼了上句,很容易就能想到下句,也更具节奏感,因此更利于流传。那些不押韵,或节奏感不强的歌词,自然而然经过一段时间就被人遗忘了,留下来的都是押韵的。如最早的《弹歌》:断竹、续...

  • 即使有些汉字不认识读音,他们也可以根据字体和造字方法来判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从汉语音标的发展历史来看,千百年来先后诞生了十多种音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掌握汉字的读音,促进了汉语文献学的发展。一、读音法 秦汉时期,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俗称“隶书”,...

  •  多彩生活小贴士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靠什么判断押韵?

    诗歌和歌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押韵。这是因为古人早已发现,一句一句押韵的话,哼唱上句之后,下句便自然浮现于脑海,同时也更具韵律感,便于传播。那些不押韵或韵律感不强的话语,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遗忘,而那些押韵的则得以流传至今。例如,最早的《弹歌》:断神森桐竹、续竹;飞土、...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打一生肖 英语单词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