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拼音,为什么能写出押韵的诗?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汉语拼音,但也有讲究音韵的规则,所以能写出押韵的诗。韵书,是古人所作的记录和分析当时语音的著作。流传于世的韵书基本上可以代表当时古汉语音韵的主流。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广韵》,《广韵》的前身《唐韵》和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切韵》记录下了古代的以文字记录发音的方法“切韵...
古代没有拼音,为什么能写出押韵的诗?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汉语拼音,但也有讲究音韵的规则,所以能写出押韵的诗。
韵书,是古人所作的记录和分析当时语音的著作。流传于世的韵书基本上可以代表当时古汉语音韵的主流。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广韵》,《广韵》的前身《唐韵》和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切韵》记录下了古代的以文字记录发音的方法“切韵”。切韵,是用两个汉字相“切”,来表示一个汉字读音的方法。切的前一个字的声母和被切汉字相同,而后一个字的韵母,则和被切汉字的韵母相同。例如:童,徒红切。其中徒的声母为t,红的韵母为ong,那么“徒红”就是t+ong=tong了,就是童的发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三,苏暂切;你,乃里切。
除了古人留下的记录古音韵的韵书,还有韵图和古籍中的注音。汉语诗词极其讲究语音的平仄对仗。所谓平仄,是指汉语音调。粗分,可分为“平上去入”,也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调。由于音调是直接受到声韵母的影响的,于是,声调的变化同样反映了声韵母的变化。平仄,就是“平声”属于“平”,而“上去入”三个声,属于“仄”。

古代的音韵
2020-07-19
拼合起来就行了。拼得(man)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二个的韵母.比如“满:孟(meng)潘(pan)反”去孟的“m”取潘的“an“,取第一个的声母2020-07-19
古代没有拼音吗?这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汉语是可以被说出来的,是有读音的,所以才会有押韵的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人不可能不会说吧?2020-07-18
拼音在古代也是有的。所以人们在古代时写出了押韵的律诗。2020-07-18
古代是没有拼音,但是有韵律有平仄呀,押韵主要是平仄押韵。
押韵,又作 压韵,是指在 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 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 韵母字的地方,称为 韵脚。2020-07-19
cdw 阅读 53 次 更新于 2025-11-10 23:13: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汉语拼音,但也有讲究音韵的规则,所以能写出押韵的诗。韵书,是古人所作的记录和分析当时语音的著作。流传于世的韵书基本上可以代表当时古汉语音韵的主流。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广韵》,《广韵》的前身《唐韵》和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切韵》记录下了古代的以文字记录发音的方法“切韵...

  •  阿暄生活 我国古代没有汉语拼音,诗人作诗是如何辨别韵脚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像现代汉语拼音这样的系统,但诗人依然能够准确辨别韵脚。他们主要依靠字的发音来进行韵律创作。古代汉语语音系统较为复杂,但韵脚的选择主要依据声母和韵母的不同来实现。声母和韵母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母指的是字音开头的辅音,韵母则是字音中的元音部分。韵脚的判定,主要是通过韵...

  •  多彩生活小贴士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靠什么判断押韵?

    这是因为古人早已发现,一句一句押韵的话,哼唱上句之后,下句便自然浮现于脑海,同时也更具韵律感,便于传播。那些不押韵或韵律感不强的话语,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遗忘,而那些押韵的则得以流传至今。例如,最早的《弹歌》:断神森桐竹、续竹;飞土、逐肉。短短八个字,至今仍押韵。那时的人们...

  •  步余年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靠什么判断押韵?

    无论是诗是歌,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能押韵。为何?因为古人很早就发现,一句一韵,或一联一韵的话,哼了上句,很容易就能想到下句,也更具节奏感,因此更利于流传。那些不押韵,或节奏感不强的歌词,自然而然经过一段时间就被人遗忘了,留下来的都是押韵的。如最早的《弹歌》:断竹、续...

  •  百度网友87ce12044 古代的人没有拼音是怎么押韵的?

    重文与重言——两个相同的汉字叠用,分为两类:1)叠词。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重叠,其意义基本上是单音词意义的叠加,但增添了新的附加意义,如“渐渐”;2)叠字。两个形音完全相同的单字重叠,其意义与单字没有关系,往往随文释义。如“离离”。如字与破读——如字表示某字应当读本音。坡度...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