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鹿柴》其中的“柴”字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i”,一个是 “zhài”[读音] 1.[chái]。2.[zhài]。[释义] 1.干瘦,皮包骨。2.烧火用的木头。3.编木维护四周。4.覆盖。5.通“寨”,防守用的栅栏。[组词] 1.火柴。2.劈柴。3.柴鸡。4.木柴。5.骨瘦如柴。
一、柴不是一个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是chái。二、基本释义 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4、姓。三、组词有火柴、柴扉、劈柴、柴门、柴...
王维的《鹿柴》其中的柴字是多音字 读作:zhài 古诗文中的“柴”有两个读音,柴薪(xīn)的“柴”读chài;柴篱(lí)的“柴”一作“砦”,同“寨”,读zhài,作“栅(zhà)篱”解,也指有篱落的村墅。所以,作为地名的“鹿柴”的“柴”就读zhài了。
柴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zhài 和 chái 。读做 chái 时,意思是:1,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北宋·司马祥《资治通鉴》例:农村人家家里做饭都烧木柴。这么小的孩子就被指使着...
“柴”是多音字。①柴chái——柴草,木柴,砍柴,②柴 zhài——鹿柴lù z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