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华生拼音:luò huá shēng。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译著有《...
落华生拼音
落华生拼音:luò huá shēng。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
作品特色
他一开始创作,就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现实的。
另一方面,他以亲身所感所睹之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因此,以其进入宗教的角度和动机可以感到:许地山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的黑暗才走入宗教的。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入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简单朴素的信条贯穿了许地山的一生。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同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接受佛学的虚空观,不是导向现实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观念的泯灭,而是承认局限,敞开自我,拥抱世界。
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故居位于现徐闻县署前街的许地山故居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住房,门前有小院。掩映在众多民居中的许地山故居虽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带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旧,但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由于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里必将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之地。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