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语文教材先认汉字再学拼音是什么意思?

先认汉字再学拼音,回归传统发蒙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说,这次更换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汉字学习提到了拼音学习的前面。以往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教材首先是教授拼音,教完全部的拼音后才开始教识字。而新的“部编本”教材则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
新版语文教材先认汉字再学拼音是什么意思?
安徽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规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我省中小学起始年级,将全部采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原先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并存于我省语文科目中的局面,将逐渐被“部编本”统一。改革后,中小学语文课学习会有哪些变化?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多位中小学资深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专家。

先认汉字再学拼音,回归传统发蒙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说,这次更换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汉字学习提到了拼音学习的前面。
以往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教材首先是教授拼音,教完全部的拼音后才开始教识字。而新的“部编本”教材则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如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手、足、口、耳”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全国语文教研员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动情地举了个例子: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过去总有幼儿园的家长向她咨询,到底要不要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拼音,她给出的答案一直是:不要。她认为,学拼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识字和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学会认字才是重点,所以,“幼小衔接”不应该过分强调拼音。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以前幼儿发蒙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此次把认字提到前面,也是回归了传统发蒙的方式。
此外,新教材中强调低年级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识字”和“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左右,其中800字左右会写即可。一般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2017-08-16
cdw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5-10 08:17: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新教材为使幼小衔接更平缓,降低了难度,将拼音课往后挪了约一个多月,先进行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天、大、人”等,再开始学拼音。“这种变化并不是天大的变化。”李怀源对此解释道,先识字是为阅读铺路,拼音是注音工具,是识字的工具。拼音后学,并不是说拼音不重要。很多孩子学拼音比学汉字费劲...

  •  好学者百科 为什么新版语文教材先识字后学拼音?

    1、让学生体验在特定的语境中感受认识汉字带来的乐趣。2、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重视阅读表达。3、更关注儿童需求,消除先学习汉语拼音的枯燥感。新版教材同时还改变了以下几点:新版教材同时还增加不少儿童诗 识字量新版教材减少100个 传统文化篇目增加 口语交际放在突出的位置 ...

  • a、o、e,b、p、m…入小学,学拼音是几代人的“第一课”,这样的情况这学期变了!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变脸。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学拼音不再是语文第一课,学生们从简单汉字学起,再过渡到学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识字量由旧版的400个减少到新版的300个,口语...

  • 2、建立汉字基础:先学习识字可以为儿童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汉字是构成词语、句子和篇章的基本元素,只有掌握了汉字,才能更好地理解、表达和写作。通过识字,儿童可以逐渐积累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3、辅助拼音学习:虽然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但是识字和拼音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

  •  深空游戏 孩子应先认汉字还是先学拼音 孩子在上学时先识字还是还学拼音

    1、我们这代父母上学的时候,都是先学拼音,然后再学生字,我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基本遇到生字都是用字典查一遍,按照上面的读音来念的。不过,现行的“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将拼音和识字的顺序做了调整,变成了先识字、后学拼音。2、但是,尽管小学教科书发生了变化,但儿童在年幼时仍需要提前或多或少...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