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乂的读音:yì 二、汉字释义:1. 治理,安定:~安(太平无事)。2. 贤才:俊~在官。3. 割:~草。~麦。三、汉字结构:嵌套结构 四、部首:丿 五、相关词组:隽乂、乂康、乂安、惩乂、保乂
乀的读音是[fú]。含义有:汉字笔画的一种,从左向右斜下,亦称“捺”。知识扩展:一、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商代早期,即甲骨文时期。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基本字形和现代汉字有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经历了西周金文、春秋战国...
【一撇一捺】:yī piě yī nà 乂 【yì】 治理,安定:乂安(太平无事).贤才:俊乂在官.割:乂草.乂麦.笔画数:2; 部首:丿; 笔顺编号:34 乂 【yì 】【动】 (会意.从丿从乂相交.又作“刈”.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同本义〖mow〗 乂,芟草也.——《说文》 治理;安定〖govern...
一撇一捺通常整体读作“yì”,它代表汉字“人”。以下是关于一撇一捺的详细解释:读音:一撇一捺单独作为笔画读作“yī piě yī nà”,但整体构成汉字“人”时,通常读作“yì”。历史渊源:这一笔画组合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时期,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一撇...
一撇一捺是人、入、八、乂。1、人,汉语常用字,读作rén,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亦是汉字部首,常作形符。2、入(拼音:r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2]。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