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拼音:méi。梅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其本义是楠树,又名枏(柟);后被借用为本义是酸果的“楳”字,“梅”之本义遂废。新中国成立后,“楳”“槑”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梅”字。说文解字注 梅,枏也。可食。从木。每声。莫桮切。古音在一部。按释木曰。梅...
梅的拼音怎么写
梅的拼音:méi。
梅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其本义是楠树,又名枏(柟);后被借用为本义是酸果的“楳”字,“梅”之本义遂废。新中国成立后,“楳”“槑”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梅”字。
说文解字注
梅,枏也。可食。从木。每声。莫桮切。古音在一部。按释木曰。梅、枏也。毛诗秦风、陈风传皆曰。梅、枏也。与尔雅同。但尔雅、毛传皆谓楩枏之枏。毛公於召南摽有梅、曹风其子在梅、小雅四月侯栗侯梅、无传。而秦、陈乃训为枏。此以见召南等之梅与秦、陈之梅判然二物。召南之梅今之酸果也。秦陈之梅今之楠树也。
楠树见於尔雅者也。酸果之梅不见於尔雅者也。樊光释尔雅曰。荆州曰梅。杨州曰枏。益州曰赤楩。孙炎释尔雅曰。荆州曰梅。杨州曰枏。陆机疏草木曰。梅树皮叶似豫樟。皆谓楠树也。枏亦名梅。後世取梅为酸果之名。而梅之本义废矣。郭释尔雅乃云似杏、实酢。篇、韵袭之。转谓酸果有枏名。此误之甚者也。然则许以枏梅二篆厕诸果之闲。
康熙字典
《唐韵》莫杯切。《集韵》《正韵》模杯切。《韵会》谋杯切。𠀤音枚。或作槑、楳,亦作𣒫。《说文》:枏也。《尔雅·释木》:梅,枏。陆玑《条梅疏》:似豫章大木也。
又《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礼·内则》:梅诸。《名物疏》:陆玑所释有条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树可以为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实之乾䕩,似杏实酢者也。
又《尔雅·释木》:时,英梅。注:雀梅。
又《尔雅·释木》:朹檕梅。注:状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
又《埤雅》:江、湘、两浙四五月闲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蒸郁成雨,谓之梅雨。《四时纂要》:闽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种後逢壬出梅。
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