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语拼音的正式使用始于1958年2月11日,当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2. 汉语拼音的发明归功于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他在1626年出版的《西儒耳目资》中,首次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一做法是在利玛窦的基础上改进的。3. 从1958年秋季起,《汉语拼音方案》成为...
汉语拼音是1958年开始使用的,1958年2月11日人大批准了汉语拼音的使用,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使用,在1982年又更新了一下标准,不过大体不变。汉语拼音的起源: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
汉语拼音是从1955年开始广泛使用的。具体说明如下:起始年份:1955年,中国教育部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方案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拼音系统,用于标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该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
1958年2月11日。发明者: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
3.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四十多年来拼音方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汉语拼音的作用:周恩来总理在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指出:“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