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 拼音:ruí 1.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2. 像缨饰的下垂物。3. 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4. 系结。5. 继续。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B7Zdic8C.htm
[ 㤀 ] 同“忘”字。扩展A unicode:3900
拼音:ruí(声母r,韵母ui,二声)。基本字义:1、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2、似缨饰的下垂物 3、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繁体字:緌,部首:糹,拼音:ruí 笔画:14,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组词解释:1、翠緌[cuì ruí]翠羽所制的緌。緌...
拼音:ruí,声母是r,韵母是ui,读作第二声。释义: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2、像缨饰的下垂物。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4、系结。5、继续。笔顺:组词解释:1、蟹匡蝉緌[xiè kuāng chán ruí]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
绞丝旁的委是“緌”,读作“ruí”。释义:1、 缨子。如: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丧冠不緌。——《礼记·檀弓》。2、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3、似缨饰的下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