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字读作:sì。读音:“兕”字的发音为sì,与拼音中的“思”音相近,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含义:在古代,“兕”指的是一种犀牛类的野生动物,象征着勇猛与力量。文化意义:虽然“兕”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研究古代文化或解读古籍时仍然可能会遇到,了解这一汉字的准确读音对于传...
1、兕拼音:[sì]。2、上古瑞兽“兕”,状如犀牛不是犀牛(雷兽科),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3、“兕”中最著名的是板角青牛(太上老君的坐骑);古代指犀牛(一说雌性犀牛)。
兕 拼音:sì 部首:儿,部外笔画:5,总笔画:7 ;繁体部首:儿,部外笔画:6,总笔画:8 五笔86:MMGQ五笔98:HNHQ仓颉:SUHU 笔顺编号:2525135四角号码:77212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155 基本字义 ● 兕 sìㄙˋ◎ 〔~觥〕古代一种酒器。◎ 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兕,汉语二级字,读作兕(sì),本义指雌性犀牛。兕,本义指类似犀牛的异兽,也有雌性犀牛一说。兕出现在《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原文是: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意思是: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水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古籍里...
兕 拼音:sì。1、基本释义 兕,指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最早见之于《山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太上老君的坐骑是板角青牛也是兕的一种。2、外貌形态 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兕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