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霹雳的读音是pī lì。三、霹雳的英文是firebolt。四、引证 1、霹雳指的是响雷,震雷。例如汉代的枚乘在《七发》中写道:“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译文:它的根只有半死半生,冬天是暴风雪激起的飞扬,夏天是雷霆霹雳的感应。2、霹雳也可以指雷击。
霹雳,汉语词语,拼音pī lì,指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基本解释 编辑 播报 指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强度很大,发出耀眼的闪光。1、雷电。〔汉〕枚乘《七发》:其...
读音:pī lì pī 声母:p,韵母:i;lì声母:l,韵母:i 意思: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详细释义:1、响雷,震雷。曹禺 《雷雨》第三幕:“雷声大作,一声霹雳。”2、比喻突然发生。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唉?
霹雳 pī lì 解释:(1)响雷,震雷。(2)指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3)雷击。(4)比喻突然发生。(5)形容神速。(6).象声词。(7)古星名。(8)古琴曲名。(9)古琴名。(10)响声巨大的急雷。可对人、畜、建筑物造成危害。常比喻突发事件。(11)喻壮盛的声威。
霹雳读作pī lì。以下是关于“霹雳”的释义:释义:指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霹雳”来形容威力巨大、迅猛的事物或现象。出处:这一词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出现,如汉代枚乘的《七发》和唐代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中,都用“霹雳”来形容雷电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