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拼音:sī)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束扎起来的丝的形状。丝本义指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引申为丝织品,如丝绸。泛指像蚕丝一样的细线和其他极细的东西,如丝线、铜丝。又比喻极小或极少的量。又特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因其弦古代常以蚕丝为之...
丝怎么读
丝(拼音:sī)
丝(拼音:sī)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束扎起来的丝的形状。丝本义指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
引申为丝织品,如丝绸。泛指像蚕丝一样的细线和其他极细的东西,如丝线、铜丝。又比喻极小或极少的量。又特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因其弦古代常以蚕丝为之,故称。
会意字。甲骨文的“丝”是两小把蚕丝(“糸”)扭在一起的形状。金文写法和甲骨文的形状相类似,只是纽结变为两个。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丝·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6
《广韵》息兹切。《集韵》《韵会》新兹切,并音思。《说文》:蚕所吐也。《急就篇》注:抽引精茧出绪曰丝。《书·禹贡》:厥贡漆丝。《诗·召南》:素丝五紽。《周礼·天官·大宰》:嫔妇化治丝枲。
又《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左传·隐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
又《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丝,琴瑟也。
又《礼·缁衣》:王言如丝。疏:微细如丝。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