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些动作描写的句子造句?

1、早晨公园的人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做健身操,有的在舞剑,还有的人在玩空竹。2、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那湖水的倒影里,在早晨小鸟的叫声中,也在你我的笑脸里。3、阳光灿烂的早上,哥哥在锻炼举重,姐姐在听音乐,弟弟在读古诗,妹妹在跳舞。4、星期天吃完早饭,爷爷在看报纸,奶奶在缝被子...
如何用一些动作描写的句子造句?
1、早晨公园的人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做健身操,有的在舞剑,还有的人在玩空竹。
2、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那湖水的倒影里,在早晨小鸟的叫声中,也在你我的笑脸里。
3、阳光灿烂的早上,哥哥在锻炼举重,姐姐在听音乐,弟弟在读古诗,妹妹在跳舞。
4、星期天吃完早饭,爷爷在看报纸,奶奶在缝被子,妈妈在洗衣服,而我在写作业。
5、课外活动,同学们有的在跳高,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踢足球。
6、小鸟在天上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自由自在地飞,花儿在为他喝彩,小草在为她跳舞,他和白云姐姐在天上玩起了捉迷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7、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有时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时像一条狗在摆头摇尾,有时像一只鸡在找食,有时又像一头大象在喝水。
8、下课了,有的同学在踢球,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聊天,还有的同学在做游戏。
9、那些雨滴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了树枝上,有的打在了雨伞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10、雷锋叔叔无论在火车上,在马路边,在下雨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都在帮住他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扩展资料:
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2022-09-06
cdw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5-03 15:42: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早晨公园的人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做健身操,有的在舞剑,还有的人在玩空竹。2、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那湖水的倒影里,在早晨小鸟的叫声中,也在你我的笑脸里。3、阳光灿烂的早上,哥哥在锻炼举重,姐姐在听音乐,弟弟在读古诗,妹妹在跳舞。4、星期天吃完早饭,爷爷在看报纸,奶奶在缝被子...

  • 1、只听见那春风轻抚着大地,只听见这小草随风而起舞。2、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风声沙沙而过,只听见雪花簌簌不断往下落。3、只听见白天嘹亮的蝉鸣,只听见夜晚阵阵的蛙鸣。4、树林里只听见鸟儿的歌唱,只听见蚂蚁的窃窃私语。造句的格式有六种:1: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

  •  唔哩头条 用5个动词造句,描写动物的一系列动作

    1、猪贪婪地吃完食物,满足地走到圈里,懒洋洋地躺下,不时地哼哼几声,显得十分满足。那匹马,皮毛黑中透红,蹄子亮如红宝石,油光水滑,仿佛刚从油缸中出来。2、夜晚,小八进入梦乡,将宝藏藏于羽毛之下,看起来就像失去了头一般。但它的脚仍紧紧抓住鸟笼中的秋千,一旦有动静,它便立刻醒来,警觉...

  • 1、她走上讲台拿起话筒说起话来 2、小明爬上阳台打开窗户扔出了手中的瓶子.3、王刚走进教室拿起扫帚打扫起来.4、她停住了脚步,死死地盯住前面,大喊一声:“妈!”发疯般冲了过去,抱住母亲,摇,亲。继而大哭起来……5、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书包,开始收拾房间.6、我打开文具盒,拿出笔,开始...

  •  沐寒的橙子26 阳光下爷爷躺在躺椅上用动作描写

    1.阳光下爷爷躺在躺椅上,悠然地摇着扇子,椅子晃呀晃,爷爷一幅满是宁静祥和的模样。2.阳光下爷爷躺在躺椅上,舒舒服服地晒太阳,眯着眼睛打瞌睡。椅子一晃一晃,影子也跟着一摇一摇。3.阳光下爷爷躺在躺椅上,双手扶着椅子扶手,轻轻地向下压一下,躺椅便轻缓摇动起来,爷爷眯着眼睛,轻轻扬起嘴角。4...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造句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