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修辞手法并造句

小学生修辞手法例句精选 第一部分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写出修辞手法并造句
排比,花园里有玫瑰花。有茉莉花。有荷花。2014-11-07
小学生修辞手法例句精选

第一部分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第二部分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2018-11-09
排比,拟人2014-11-07
排比2014-11-07
cdw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5-05-12 02:00: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guoxiaorong254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并造句

    1、太阳如同一个燃烧着的火球。(比喻修辞手法)2、小草钻出了地层,看见了新奇的世界。(拟人修辞手法)3、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跳绳,有的在踢足球。(排比修辞手法)4、庐山瀑布像从九重天上落下。(夸张修辞手法)5、这样的学习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反问修辞手法)6、这个人...

  •  科创17 蜻蜓怎样用修辞手法造句10个字

    1、一只只小蜻蜓在草丛中飞舞,好像 一架小飞机在天空飞。2、一只蜻蜓嗡嗡的掠过,好像一架小小的轰炸机在做低空俯冲。3、一只蓝色的蜻蜓,它像一架灵巧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时而直上飞行,时而直下飞行,十分机灵 4、我驻足端祥,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它小巧玲珑,可以自由在空中飞来飞去,有时还能...

  •  手机用户73159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写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表达的作用,再运用句中修辞手法造句。

    造句:听老一辈说,毛主席是他们心中的太阳。2、一群黄河象,在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望着前边的小河,高兴地跑了起来。作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人性化的表达老像心里的兴奋 造句: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  名成教育17 修辞手法造句-用修辞手法造句

    21、且不说这话里用了多少无聊的比喻、夸张等 修辞手法 ,我们只看余先生是如何在自己的文字里炼丹的。22、另外,将常见的 修辞手法 由8种增至9种,即增加了“反复”。23、理解、掌握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默写常见的名句名言。24、多次运用比喻等 修辞...

  • 2、东风和树叶伴奏,“沙沙,沙沙!”东风吹在树叶上,像吹口笛似的。花儿引来了蝴蝶蜜蜂,和他们一起跳舞。花儿们主动献出了自己美味的花粉。天黑了,天上的星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是说:“你们跳得可真好,要是我们也能够那么自由该多好啊!”是的,花儿们就像我们一样自由。3、晚上,它们穿上...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造句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