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反切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
汉语拼音是1958年开始使用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遍征求和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拼音方案的意见,进行分析和研究,于1956年2月拟订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这个方案(草案)经过全国政协和各界人士广泛讨论,又经国务院成立的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再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交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国家高度重视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1955年8月,文政会收到了655个方案,包括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罗马字母以及汉字等多种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后来,经国务院批准,汉语拼音成为...
最早是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中才有了拼音方案。至于真正演变成出正式的拼音是由于:“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