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的拼音

瑞雪兆丰年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意思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瑞雪兆...
瑞雪兆丰年的拼音
瑞雪兆丰年的拼音: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瑞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比较广的农谚,意思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2016-12-07
瑞雪兆丰年[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的增墒肥田作用。地面积雪在来年春季大地回暖时,缓慢融化。融化了的雪水流失少,大部分渗入土中,就像进行了一次灌溉一样,对缓解春旱、做好春耕播种大有好处。融化后的雪水,能够给土壤带来较多的氮化物。瑞雪有如此奇特的功能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一,新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有防冻保暖作用。
其二,融化后的雪水中重水的含量比普通水少25%。重水是一种带放射性的物质,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雪中重水含量少,显然有利于促进生物生长发育。
其三,雪水的理化性质与一般水也不一样。雪水由于经过冰冻,排除了其中气体,导电性质和密度发生了变化。

2019-09-30
瑞雪兆丰年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意思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
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的增墒肥田作用。地面积雪在来年春季大地回暖时,缓慢融化。
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因为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田地上就像盖上了一床大棉被一样,地里热量不易散发,从而保护越冬作物质不会冻坏。另外,雪水融化渗透到泥土里,越冬虫卵大部分就会被冻死,使下年的害虫相对减少,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2020-01-10
cdw 阅读 78 次 更新于 2025-08-05 11:54: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23YVaS 丰雪兆瑞年还是瑞雪兆丰年?

    瑞雪兆丰年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意思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是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语出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小麦一定收成好。”民间故事 相传人间下雪是由天上三个神仙掌管着,即周琼姬掌管着芙蓉城,董双成掌管着贮雪玻璃瓶,...

  • anonymous 瑞雪兆丰年是哪首诗里的?

    【成语】: 瑞雪兆丰年。【拼音】: 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解释】: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出处】: 曲波《桥隆飙》:“俗语说:‘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举例造句】: 瑞雪兆丰年,明年肯定会有好年成。【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大雪。

  •  金果6333 瑞雪兆丰年是一句什么样的诗?

    瑞雪兆丰年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意思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英文翻译:A fall of seasonable snow gives promise of a fruitful year。示例:瑞雪兆丰年,今年冬天雪大,是农业丰收的好兆头。

  •  文暄生活科普 "瑞雪兆丰年"全诗是什么?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瑞雪兆丰年"这句流传广泛的谚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并非诗作,而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拼音为"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意味着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丰收。这个古老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敬畏,以及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期盼。英文里,这句谚语表达为"A fall of seasonable...

  •  湖北倍领科技 ruⅰ音节是什么

    “瑞雪兆丰年”这个成语的完整拼音是“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意指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中,“瑞雪”是指下在冬季的雪,而“兆丰年”则是指预示着来年将有好的收成。在古代中国,农民非常重视天气的变化,尤其是冬天降雪的情况。他们认为冬天降雪预示着来年...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打一生肖 英语单词  夜唱网
返回顶部